8月15日晚,由莫斯科艺术剧院原卡司演绎 ,莫艺艺术总监 、俄罗斯人民艺术家康斯坦丁·哈宾斯基执导的话剧《海鸥》首登上海,并将在东方艺术中心连演三场 。作为契诃夫最具代表性的戏剧作品之一,本轮《海鸥》由最权威阵容呈现,并且首次开启中国巡演 ,全国仅设三站。
在世界戏剧的语境中,莫斯科艺术剧院不仅是一个名字,更是一种方法与传统的象征。自1898年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与丹钦科联合创办以来 ,莫艺以“集体创作 ”“贴近生活”为核心理念,塑造了20世纪现实主义舞台的基本面貌 。作为剧院成功演出的第一部剧目,《海鸥》不仅见证了莫艺的诞生 ,也成为其艺术理想与实践方向的奠基之作。
《海鸥》在1896年圣彼得堡亚历山大剧院首演失利后,曾令契诃夫一度放弃戏剧创作。两年后,莫艺以贴近现实生活的舞台呈现、强调人物内心真实体验的导演方式复排该剧 ,意外地获得巨大成功 。这一演出不仅扭转了《海鸥》的命运,也改变了世界戏剧史的方向。从此,这一作品成为莫艺的“剧院象征” ,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“在舞台上真实地生活”的理念也借此正式确立。
此次哈宾斯基执导的《海鸥》被评论家认为是近年来最值得关注的版本之一 。有评论指出,这部剧“在各个方面都达到了黄金分割点 ”,每位演员都呈现出清晰完整的角色发展,展现出浑然一体的表演团队风貌。哈宾斯基在忠于契诃夫原意的基础上 ,以高度凝练的导演语言呈现出极富象征意味又不落痕迹的调度美学。“所有象征都存在于每一个场景中,却极其低调 。”正因如此,这部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演出依然节奏紧凑、引人入胜 ,被认为“适合每一个年龄段的观众”。
《海鸥》是契诃夫创作于1896年的四幕喜剧,以一个偏远庄园为背景,讲述了一群渴望爱 、艺术与改变的人物之间的关系纠葛 ,剧中主角在情感与创作的错位中彼此追逐、错失,最终走向自我幻灭。作品表面宁静、内里激烈,聚焦的是普通人在精神困境中的挣扎与孤独。契诃夫弱化传统戏剧冲突 ,以日常对话铺陈人物心理,构建出“潜台词戏剧 ”的雏形,也由此成为现代戏剧的开端之一 。契诃夫曾说 ,他的《海鸥》里有“五普特(约合80公斤)重的爱情”:剧中人皆陷情网,却无人获得幸福。每位导演都挖掘出《海鸥》独属于自己的诠释方式,对哈宾斯基而言,这部作品的核心在于女性——她们的爱能激发灵感 ,而她们的冷漠亦足以致命。
为营造浓厚观演氛围,东艺特别联合朵云书院戏剧店 、诗歌店、思南书局推出了“俄罗斯经典文学戏剧作品”系列活动,在演出前通过展览、讲座等多重形式 ,打造展览 、讲座、打卡互动、观演一条龙的俄罗斯戏剧沉浸式体验,带领观众戏里戏外走近俄罗斯经典文学,也走进俄罗斯戏剧的精神世界 。
继《海鸥》后 ,9月初,东艺还将迎来瓦赫坦戈夫剧院呈现的两部巨制——由图米纳斯执导的《叶甫盖尼·奥涅金》与《万尼亚舅舅》,以图米纳斯的“诗意现实主义 ”再现经典。9月3日-4日 ,“高分神剧”《叶甫盖尼·奥涅金》将重磅回归,以极具诗意的戏剧语言,完美融合诗歌 、音乐、舞蹈 ,精准传达普希金原著的神韵;9月6日-7日,作为瓦赫坦戈夫剧院的里程碑之作,《万尼亚舅舅》将首度访华,集导演创意、表演张力、舞台美学与音乐节奏于一体 ,在图米纳斯的执导下,以契诃夫式的严谨与生动,揭示人类关系的隐秘本质 ,展现悲剧与闹剧交织的复杂张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