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按下方图片保存,到QQ扫一扫添加客服好友 |
长按下方图片保存,到QQ扫一扫添加客服好友 |
近日,短视频平台出现许多用显微镜观察隔夜食物的视频,宣称“用显微镜把隔夜食物放大1000倍后 ,可以观察到大量细菌”,其中一些画面让人毛骨悚然。
这些视频是真的吗?
网传视频截图
记者搜集了一些视频向专家请教。专家普遍认为,网传视频有贩卖焦虑之嫌 。首先 ,网传视频中的实验操作非常不规范。其次,视频配文和实际情况不符。例如,配文称将食物在显微镜下放大了1000倍观察 ,但实际上画面中的放大倍数并没有1000倍,最大的估计是100倍左右。最后,视频的结论不科学 。比如,在显微镜镜头下看到游动的物体 ,不代表就是微生物。
上海海洋大学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实验室副主任谢庆超表示,网传视频中宣称观察到的所谓“菌丝 ”,很有可能只是食物中的纤维或杂质。在显微镜下真正放大1000倍的微生物 ,和网传视频里的画面截然不同 。
上三图:寄生虫在显微镜下放大40倍-200倍的画面;下四图:寄生虫在显微镜下放大1000倍的画面。
谢庆超介绍,在实验室里用显微镜观察细菌的步骤是:先在培养皿里培养细菌,待细菌繁殖到一定量以后 ,再进行革兰氏染色,最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。而用显微镜直接观察食物时,一般只能看到细胞结构 ,看不到细菌,放大20-100倍即可清晰看到细胞结构 。如果直接把食物放大到1000倍,反而很难在视野里找到细菌。
谢庆超认为 ,虽然网传视频中,用显微镜观察的隔夜食物五花八门,但得出的结果都不足为信。
例如,在“显微镜观察隔夜米饭”的视频中 ,不能把米饭直接堆积在载物台上,否则在显微镜下无法观察到明亮的场景,视频中所谓“显微镜放大米饭的画面” ,可能是用放大镜观察到的 。在正规实验中,需要先用切片机把食物切成薄片后才能观察。
在“显微镜观察隔夜茶 ”的视频中,画外音中称 ,将食物放大1000倍后看到大量菌丝。实际上,该画面可能放大了50倍左右,在此条件下 ,是无法观察到菌丝的,画面中的黑色物质可能是杂质 。
在“显微镜观察隔夜菜”的视频中,同样不能把花菜直接堆积在载物台上。视频画面中显示隔夜菜已经腐烂变质 ,这显然不是只隔了一个晚上的菜。画面中出现了一些快速游动的物体,一种可能是已有大量微生物繁殖;还有一种可能是,在盖玻片的压力下,蔬菜纤维出现了布朗运动。
而在“显微镜观察隔夜虾”的视频中 ,取样位置是虾头,虾头是虾的内脏器官比较集中的地方,此处微生物本来就比较多 。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白色颗粒物 ,可能是虾的脂肪颗粒 、肌肉组织等。另外观察到一些游动的物体,可能是虾没有加热完全,其中存在的浮游动、植物 ,并不是细菌。
实际上,不提倡吃隔夜菜的原因之一,确实与细菌繁殖、亚硝酸盐超标等有关 ,但科普的基础是科学 。网传视频用耸人听闻的画面配上不合理的文案,用不科学的实验刻意夸大了“细菌繁殖超标 ”,有贩卖焦虑 、博取眼球之嫌 ,不能轻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