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按下方图片保存,到QQ扫一扫添加客服好友 |
长按下方图片保存,到QQ扫一扫添加客服好友 |
东方网记者王泳婷8月25日报道:在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街道,万黎明的脚步始终穿梭在街区的商户、楼宇与新就业群体之间 ,她既是江苏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,又是街道凝新第四党支部书记 。拥有双重身份的她,在党建引领与城市管理的双轨并行中 ,书写着新时代基层治理的生动篇章。
从“城管同志”到“万书记 ”
江苏路街道第四网格街区藏着上海的烟火气与老风情:愚园路、宣化路 、武夷路等数十多条路段中,老洋房与新门店相映成趣?,171家商铺星罗棋布 ,商铺数量约占整个街道的三分之一。去年,刚担任街道凝新第四党支部书记时,万黎明发现 ,商户们对“城管”总有层无形的隔阂 。“要做好工作,先得让大家把我当自己人。”她打定主意,用“生活化 ”的方式破冰。
于是,万黎明脱下制服、换上便装 ,连续一个月,中午钻进网格里的面馆、馄饨店,边吃边和店主聊食材进货;午饭后买杯奶茶或咖啡 ,和店家打个招呼;傍晚下班,绕路去水果店买袋苹果,听店员讲客流变化 。“一开始大家还有点拘谨 ,后来见我天天来,还会主动问我‘万书记想吃点啥’‘万书记,我们一起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’”万黎明笑着说 ,就这样,她不仅摸清了商户需求,更让称呼从“你们”变为“我们 ”。
宣化路一家生鲜超市老板遇到油烟纠纷时直言:“有事先找万书记 ,比打12345还管用!”商户们主动参与社区治理,修脚店为老人提供免费护理,电动车修理店为骑手免费充气,形成“双向奔赴”的治理生态。
用“党建针线 ”缝起治理合力
去年下半年 ,武夷路几家商户找到万黎明,支支吾吾说出诉求:“能不能在店门口摆个小摊?人气能旺点。”外摆容易影响行人,不摆又制约经营 ,这个两难问题,成了她的心头事 。
“政策不是死的,得找到合规的平衡点。”万黎明和执法队队员们反复实地勘测 ,拿着卷尺量距离,记录人流高峰时段,最终定下“三不原则”:不影响交通 、不扰居民生活、符合商圈业态。他们划出红线内的合规区域 ,指导商户申报流程,还帮着设计统一的外摆标识 。新象限武夷园区代表戴之唯对记者说,“现在沿街面的外摆成了园区的风景线 ,尤其天气好的时候,顾客们也喜欢室外的座位,营业额有明显提升。 ”
“万书记啊,我们在宣化路上的沿街店铺做生意 ,也希望宣化路的名气更大一些,像愚园路一样人气足,能不能想想办法把游客吸引过来呀。”在一次日常巡逻中 ,万黎明刚一走到宣化路,便被几家沿街店铺老板“拦住”了脚步 。
万黎明没直接给方案,而是联合“六边形 ”中的各方力量——街区微更新运营团队、相关居民区书记、商户代表 、社区单位代表等 ,共同开展“烟火宣化”的治理共识会。经过讨论,最终定下商户门前三包公约,同时为商铺设计艺术海报 ,让社区居民对社区商业的包容度有所提升。没多久,社交平台上关于宣化路的打卡笔记多了起来,居民路过时总会多看两眼 ,商户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。
街区树木枝繁叶茂、风景宜人,却给穆氏葱油饼店带来了“烦恼”,因部分枝干已延伸到店铺二楼的窗前,若遇到台风天气 ,树枝容易折断掉落,存在安全隐患,商户希望能对树木进行修剪。经研判 ,万黎明将该议题提交至第四网格党建联席会议,最终由区绿化市容局、交警支队 、绿化养护公司共同协作,开展树木修整工作 ,20天内完成修剪,商户感慨:“想不到困扰多年的难题,万书记这么快就解决了! ”
让“凝新”之光照亮街区角落
对于“跑在路上”的骑手小哥 ,万黎明更有一套“精准对接法 ”。经过观察,她总结出小哥的五个“聚集地”:13:30-14:30的社区食堂是聊天的好时机,电瓶交换点能趁换电间隙递瓶水 ,快递堆放点的固定人员容易熟络,“暖新巢”驿站里能在他们歇脚时聊需求,就连二网格的晨建公寓住宿点,她也带着支部党员送去理发、理疗服务 。“只有深切了解骑手小哥们的工作、生活习惯和特点 ,才能给他们真正需要的服务。 ”万黎明说。
“‘凝新’就是凝聚新兴领域,说到底是用心办实事。”这是万黎明常挂在嘴边的话 。在上海新兴领域党的组织体系全覆盖工作深入推进的进程中,江苏路街道成为长宁区唯一的试点街道。作为这项工作的实践者 ,万黎明认为,不能让党建只挂在墙上,要积极为“街面上”“小个专”和“新就业群体 ”等解决难题 、提供服务。
在愚园路党群服务中心的“书记工作室” ,万黎明常与年轻社工分享心得:“街区治理没有标准答案,只有将心比心的温度 。”这位基层女将用脚步丈量街区,用真心换取信任 ,将“城管蓝 ”的威严与“党旗红”的温暖编织成基层治理的细密网络。
(受访者供图)